獎勵小孩的禮物 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 請大方快樂地享用!(暢銷十萬本全新改版)
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 請大方快樂地享用!(暢銷十萬本全新改版)
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 請大方快樂地享用!(暢銷十萬本全新改版)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 請大方快樂地享用!(暢銷十萬本全新改版) 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 請大方快樂地享用!(暢銷十萬本全新改版)
常常會看到父母在討論究竟該不該獎勵?
我自己覺得獎勵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驅使他們前進甚至超越自己
但我覺得父母一定不能忽略鼓勵,沒有鼓勵只有獎勵會讓孩子只朝著物慾邁進
而忘了真正的努力的目的!
我是這麼想的但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還是會常常爬文看看別人的看法,父母有一輩子做不完的功課
分享一篇我覺得分析不錯的觀點
以下文章擷取自媽媽育兒百科
1.獎勵的目的要明確
事先對孩子講明應該做到哪些條件才可以得到獎勵,使孩子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當然,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否則孩子會因難以實現而放棄爭取。
2.不用金錢獎勵孩子
父母不要用金錢來獎勵孩子。因為父母用錢來獎勵孩子,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金錢萬能的思想,
而且會產生對金錢的盲目崇拜,是弊大於利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認同是不可或缺的。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獎勵必須是純潔的,著力於精神的,有益於心靈的,而不是沾滿銅臭味的。
3.犯錯就要處罰
如果孩子生氣時把一片玻璃打碎,雖然他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父母也要教育他這是他的過錯。
他雖然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他仍要負賠償之責。
父母對孩子懲罰時要實事求是,偏離事實的指責,孩子是不會服氣的,也達不到懲罰的效果。
同時,懲罰要注意場合,當眾指責孩子,會極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4.懲罰要及時
當孩子出現了不良行為時,父母應立即進行懲罰,
使孩子建立不良行為與懲罰之間的條件聯繫,否則懲罰的作用會減弱,而失去了效果。
懲罰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釋一遍懲罰的原因,否則孩子不懂他們為什麼受罰。
5.要教而罰
父母要把要求對孩子講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業才准看電視
你就要對他講得清清楚楚,讓他記在心上。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做功課而先看電視,你就罰他幾天之內不准看電視。
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懲罰,不可不教而罰。
6.懲罰要言出必行
當孩子犯某一種過錯時要懲罰他,如果父母警告過他,那麼在他犯錯後,就一定要實行懲罰的諾言。
假如不處罰,你以後便難以下達命令,你的懲罰也就失去了作用。
獎勵的策略和原則:
7.少獎為佳
適當時候、適當次數的獎勵,就相當於給發動機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不可太濫。
8.獎態度不獎分數
大多數家長是以分數或者名次來設定獎項和決定是否獎勵,其實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獎勵。
因為從長遠看,態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兩次的分數更重要。
9.一諾千金
如果和孩子有了約定,比如有的家長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長是定考到第幾名,就一定要兌現。
如果孩子達到了約定的要求,就要堅決獎勵,做父母的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就會嚴重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
10.獎品適當,價值適中10.獎品適當,價值適中
獎勵的價值不要太高,其價值和獎品要與孩子的年齡、取得的成績等等相適應。
有些家庭由於形成了獎勵並不斷加碼的習慣,常常給孩子價值過高和不適當的獎勵,那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比如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某次考試滿分,就給孩子買電腦買遊戲機,結果孩子玩物喪志。
看完真的又學了一課了!
因為最近暑假快結束了!孩子們都有順利完成功課,在阿公阿榪家也有乖乖聽話
所以我決定要買小禮物送給我家兩個寶貝
我們家兩個差蠻多的一個孩明年要讀幼稚園
另一個上了國小
每次要買玩具用品就要跑很多地方!
這次我決定在Yahoo購物中心買
其實是因為看到滿額折抵金送的蠻多的,所以很心動
分享一個我覺得CP質不錯的獎勵小孩的禮物 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 請大方快樂地享用!(暢銷十萬本全新改版)
收到實品真的覺得質感不錯,而且我家寶貝都很喜歡
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 請大方快樂地享用!(暢銷十萬本全新改版) 就推薦給大家囉~
送給孩子一個開學禮物讓他們更有動力完成學業~
momo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漢湘文化】兒童毛衣動手做
【mini漢湘】提升孩子CQ的60個祕訣(注音版)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
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全新收錄台灣版【LIFE熟齡生活指南】,送給正在、將要一個人生活的妳。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是所有熟齡女性,都要面對的人生大事。
身為單身老人預備軍的妳,準備好了嗎?
女人50才開始,21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一個人的老後」並非僅指「終身未婚女性」的老後生活,而是所有「未婚」、「離婚」、「喪偶」的單身女性都會面對的人生大件事。日本知名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推出的《一個人的老後》在日本及台灣各地吹起一股「老後」討論旋風,無論單身與否的女性均面對現實地開始關心起自己未來可能面對的住居、人際、照護、理財、遺產和身後事安排等生活課題。上野千鶴子在本書中提供妥切、合宜的建議,希望幫助所有女性建立成熟、健康、豁然的態度--只要順應自己的需求與心意來安排生活,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
◎獨自居住,一樣可以安享幸福晚年
◎慎選住所,找一處最放心的安身處
◎結交飯友,和性伴侶一樣精挑細選
◎即使退休,也要懂得如何聚財理財
◎身體照護,靜心正面接受最好照顧
◎遺產遺物,未來歸處是一門大學問
◎喪葬事宜,替自己籌劃美好的句點
【LIFE熟齡生活指南】
妳老後的人生一定要知道的資訊:
退休公寓與養生村資訊、輔助用品介紹、銀髮族醫療資源、老年學習與娛樂、遺產繼承法規......讓每個人的晚年都能吃得健康、穿得舒適、住得安適、行得安全、學得充實,擁有最快樂的老後生活。
【晚美推薦】
◎心岱〈名作家〉
◎朱衛茵〈飛碟《下班女王》節目主持人〉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劉黎兒〈旅日作家〉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賴芳玉〈律州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薇薇夫人〈名專欄作家〉
◎簡媜〈名作家〉
(以姓名筆劃排列)
「這是一本實際而明確的單身女性生活工具書。」
--李烈(電影監製)
「閱讀此書一定能找到「不怕老」的祕訣:老不可怕,但要老而安、老而康、老而美、老而無憾、老而快樂與滿足!」
--洪秀柱(立法院副院長)
「我們總是害怕變老,特別是女人,被迫每天面對五光十色青春肉體的威脅競爭。我們想成婚、想養子,讓親密關係陪伴我們變老。《一個人的老後》溫柔也殘酷地提醒我們,不論是在婚姻中、或是在婚姻外,其實,終究是要一個人過。 閱讀她充滿智慧的老年生活教戰手冊,我們可以開始思考,如何一步一步動身準備,過一個優雅又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范雲(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一個人活得越久,變成單獨一個人的機率也越大,尤其是女性,因為壽命更長、再婚比例低而往往比男性更常獨活,因此及早規劃老年生活,已經是三十五到五十歲女性迫切的課題。本書針對女性晚年生活的種種面向,提供貼切的建議,幫助女性安心而快樂的面對晚年。三十五歲以上的女性都需要人手一本。」
--廖輝英(名作家)
「一個人並不可怕,孤獨才是人們最不願意經歷的心情。總以為配偶、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才是家人,不妨推開這框架,把家變大:當下眼前出現的,都是家人。以誠相待、與人為善,從此不孤寂。」
--賴佩霞(《魅力》雜誌發行人)
「作者彙整多位人生前輩的經驗,提出女性單身暮年的生活建議。這種「一個人的老後」生活技能無法像家傳祕法般代代相傳,一旦錯過就會自此散佚無蹤。上野教授如此無私的經驗分享,實在讓身為後生晚輩的我們極為感激。」
--酒井順子(《敗犬的遠吠》作者)
「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與其過度恐懼孤獨,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上野千鶴子女士的觀點,著實令人拍手叫好。」
--香山理加(日本精神科醫師)
目錄
【推薦序】以一種「心甘情願」的智慧,面對老後的家庭關係╱許皓宜
【推薦序】女人都要不怕老後才好--老人問題其實是女人問題╱劉黎兒
【推薦序】一個人的老後,自己安排╱薇薇夫人
【推薦序】一個人,是女性人生的必做功課╱賴芳玉
【前 言】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
第一章 歡迎光臨!一個人的老後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子孫滿堂」並不等於幸福晚年
◎獨居生活的自願與非自願
◎「兩個人」變「一個人」是必經之路
◎你可以選擇一個人的生活
◎人生充滿意想不到的緣分
◎一個人住也有精采人生
第二章 居住品質決定生活品質
◎老後的家指的是「獨自生活」的家
◎獨居生活的房產問題茲事體大
◎在老人公寓裡安度自在晚年
◎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
◎專屬房間保有獨立性隆鼻台南與隱私權
◎有安全的住所才能有安心的生活
第三章 人生經驗維繫人際關係
◎幾個人相處都可以自在快樂
◎放任不管的關係不叫關係
◎善用高科技維繫人際交往
◎飯友比性伴侶更重要
◎不想被遺忘就創造記憶吧!
◎「孤獨」也是重要伴侶
第四章 理財規劃保有無虞晚年
◎活到老,當然還是錢最重要
◎資深單身者的花費要有餘裕才好
◎心甘情願的意外支出
◎晚年開銷盡可能自立自強
◎年紀越大越要懂得理財與守財
◎死錢活用的聰明理財哲學
◎商業保險也是理財途徑
第五章 照護規劃確保人身尊嚴
◎積極做好未來接受照護的心理準備
◎女人要設法擺脫服侍他人的觀念
◎接受照護者一定要擁有的十大素質
第六章 及早準備迎向美好謝幕
◎自己的財產自己享受
◎遺留下來的不只是錢而已
◎不想遺留下的東西請事先處置
◎選擇自己希望的離開方式
◎學習面對孤獨才能避免「孤獨死」
◎精采你的生命中最後一場演出
◎自己決定身後常住的地方
【後 記】單身老後的逍遙自在
LIFE熟齡生活指南
資料整理◎吳佩霜
前言
樂在迎接老後單身生活
晚美悠活篇
吃飯是熟齡生活首要問題
穿著除了美觀還要大方舒適
住得舒服也要住得安心
走得好避免「好骨頭」悶成「老骨頭」
活到老學到老,不是老生常談
樂在生活,樂在老後
聰明理財篇
長壽風險靠理財輕鬆解決
台灣老後基礎保障:三大年金
商業保險強化生命保障
帶不走的雲彩--遺產與繼承
醫療照護篇
重視醫療保健,樂齡生活更美好
臨終照護,貨比三家不吃虧
身後事的基本知識
名家推薦
以一種「心甘情願」的智慧,面對老後的家庭關係
◎文∕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一場社區講座後,年邁的老太太對我說,兒子娶媳婦後,買了位於媳婦娘家附近的房子,小倆口搬出去過新婚生活,卻離她這個老媽子變得很遠。「有了媳婦,沒了娘。」老太太淚眼朦朦。我問老太太,老公呢?老太太淚水滑落更快了,「夫妻老來話不投機,有跟沒有一樣,兒子又搬出去,該怎麼辦才好?」
我拍拍老太太,心裡許多想法浮現,想告訴她「老來伴才是最重要」「與年輕輩有點距離不見得不好」「老後的自由可以享受更多的幸福」。但最終一言難盡,沒有將這麼多複雜的想法在短時間內拋給她,只能拍拍老太太、安慰她的淚水。
看到《一個人的老後》再次出版,一頁一頁翻看下去,是驚喜也是驚豔。「距離的美感?」「同住等於孝順?」「照護的難題?」......作者將老後面臨的議題一一點出,並溫柔地傾訴所有老後會浮現的心情,告訴我們如何以一種「心甘情願」的智慧,面對老後的家庭關係,以及開創人生最後一哩的全新挑戰。有了這樣的好書,以後面對那些老後的淚水,我將不再為難,而我自己的老後,也將在這溫暖的文字中,微笑度過。
推薦序:女人都要不怕老後才好--老人問題其實是女人問題
◎文∕劉黎兒(旅日作家)
《???????老後》(一個人的老後)?書名乍看是單身女人的老後問題,其實是每個女人的問題,因為不管有沒有結婚,女人壽命要比男人長得多。日本人以及台港華人女性都比男性平均長壽近六歲,因此女人要比男人更關心老後問題才行!這也是上野千鶴子這本書在日本掀起熱賣風潮的原因,比起她的許多精深女性主義著作,影響都更重大。
日本女人過去不關心政治、經濟問題,但現在她們發現高齡化問題就是女性問題,八十歲以上的女性銀髮族是男性的兩倍,而且八成以上沒有配偶,女性必須自己一個人活下去。那些穿西裝的男人在討論的年金、後高齡醫療等問題,其實都是女人自己的問題,因此不能讓男性政治家胡攪亂搞。作者所說「歐巴桑的世紀」已經來臨,女人必須自求多福,家裡的理財、住居等重大計畫,不能再全部交給男人來操心,因為最後必須面對的也只有自己。
已婚的女人到頭來還是會變成一個人;單身女人、離婚女人更是一個人。現代社會早已不是人人都必須結婚的「皆婚社會」,女人一個人沒什麼不好,這就是當今流行的「一人?」。「一人?」在日本幾乎專指女人,成熟的女人享有自由的獨處時間,可以單獨花用的錢較多,享受華服美食,也可以隨時出門旅行,比一頭栽進家庭的已婚女人,瀟灑自在而且優雅多了。不必計較丈夫的薪水多寡或擔心子女升學,可以安心在公園曬太陽或讀書、看電影,跟朋友喝茶不用看錶,惦記著得回家煮飯。但女人一個人更要擔心老後問題,雖然不需依賴男人守護,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後孤苦伶仃,沒伴又貧病交迫。因此,更需要確實做些準備。
二○三○年時,日本人口預計約有三成為老人,將會面臨人類史無前例的超高齡化社會。但台灣的高齡化其實進行得更快,在社會保障越來越不可靠的時代,每個人都得稍微花點腦筋,想想自己的未來。尤其是沒有配偶、孩子的單身女性,更得多盤算,才會有光明的老後。雖然老後都是女人自我責任的說法有點殘酷,也是對自立能力差、沒元氣的人很冷漠的說法,但現實世界裡,幾乎所有政府都是超級窮政府,要依賴政府已經不大可能,就像日本的年金眼看就要破產,人人只好準備自家年金。
這個時代,自我實現比什麼都重要,女人安排生活的能力與生命的堅韌度比男人強多了,女人比男人更不怕單身。而且單身者越來越多,似乎就連大家一起闖紅燈都沒關係。不過同種人越來越多,能想出的共同方策的確也會隨之增加,作者在書裡就列舉了不少可行例子。
日本女人基本上對於歐巴桑世紀的來臨都還滿樂觀的,即使年輕時不落單,但女人比男人長壽,最後還是得回到單身時代。喪偶或熟年離婚,男人都會因此短壽,甚至少活十年,因為男人自活能力低。而女人老年喪偶反而延長許多年壽命,只是若不好好安排、面對,小心成為經濟及朋友關係弱者;若無法安心快活度日,女人好不容易多出來的壽命反而會成為負擔。
二十一世紀確實是歐巴桑的世紀,因此最近日本關於女人未來如何生活的討論非常熱烈,從住宅問題到理財、接受護理照顧及遺產等死後的對應等等,至本書出版後更是到達巔峰。
日本市場為因應這即將來臨的歐巴桑世紀,也陸續誕生了新商品,有專供單身女性居住的公寓社區問世,女人與好友相約入住,到老都能互相依偎。也有人在鄉下山莊過著半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些地方政府則設有人們在沒有收入時,可以房屋為抵押而調度到生活費的措施。也有幾十個女人自行搞年金制度,像是終生標會般,大家都出一筆錢當基金,對出資者終生支付利息到死為止等。當然,各大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也針對未來的歐巴桑世紀設計了女性防老的保險、信投商品,只不過一定要先注意這些公司本身是否穩固。女人在規劃好自己的將來之前,不要先把自己的所有都交付給兄弟姊妹或最親愛的子女,剝奪他們自力更生的活力,未來也會悽慘不堪。
心理的部分也很重要。即使確保有住處、儲蓄,但未來只是一個人在陰冷的公寓裡喝茶、看電視未免太淒涼,而且健康稍有差池,便很容易喪失鬥志與生存意志。因此,還是要有隨時互相連絡的親友、網絡才好,也能共有資訊;女人是由於不孤獨,才比男人活得更有耐力、更愉快的。當然,女人隨著年紀增加也會增加更多魅力,不必太過焦慮,只要稍微注意些,就能永遠都是可愛可親的人。而且不管已婚未婚,只要清楚認知老人問題就是女人問題,態度積極,就能安心享受比男人更多的福分!
推薦序:一個人的老後,自己安排
◎文∕薇薇夫人(知名專欄作家 )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到最後都是一個人。」真佩服上野千鶴子一針見血地道出人生真實結局。當然站在M型社會頂端,家大業大的人,可能會在親族「環伺」下走到人生盡頭,但大多數人在大家庭互解以後,的確到頭來就是只剩自己一個人,尤其在大都市裡。這句話提醒那些結過婚、有子女的人,不要把子女列為老後可以依靠的對象,應該像單身女人一樣,早早規劃一個人的老年生活。
這本書以女性為主要讀者,因為女人壽命平均比男性長。她統計日本六十五歲沒有另一半的高齡女性比例是五十五%,喪偶者占四十六%,離婚占三?五%,未婚占三?三%,而男性沒有另一半的比例則為十七%,兩者相差甚遠。台灣或全世界似乎也走向類似的發展,所以她說「二十一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長壽的歐巴桑們要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當然是既不能靠子女,也不能靠配偶,而是要靠自己,就各自的環境、能力、資源來規劃,並且以成熟的心態、開朗的心情,將一個人的生活安排妥當,才能好好享受這段多過男性的歲月。
作者從第一章〈歡迎加入單身一族〉!開始,把單身會碰到的各類問題一一提出,再為讀者進一步分析、建議。其中所列舉的實例,非常有趣。上野千鶴子女士提到所謂的「快樂寡婦」:「只要送走囉唆的丈夫......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加上兒子對自己百依百順,儼然就像個掌握一家大權的皇太后......今天泡溫泉,明天逛街、看舞台劇......」但她接著列出當「快樂寡婦的條件」,可就不是人人辦得到了。所以,成熟的人知道,生活要按自己的條件來安排,無論是居住場所、人際關係、金錢等,都是生活中最實際的事務。
無論多麼長壽,最終都得面臨死亡的到來,以及死亡前可能出現的病痛。「一睡不醒」的生命結束方式絕不是人人都可遇到,而這也是老人們普遍憂慮甚或恐懼之事。作者認為死亡既是一定的結局,就要及早做準備,像寫遺囑、身後事如何處理等,絕不能因為害怕就逃避。
「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一點都不悲涼,全看妳如何安排生活,全看妳有沒有成熟健康的心理。
推薦序:一個人,是女性人生的必做功課
◎文∕賴芳玉(律州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讀這本書,簡直是挑戰自己的心臟,因為你得學習破除很多對於「一個人」的刻板印象。
常聽人問:「你現在一個人住嗎?」
若回答:「是啊!」
詢問的人必帶著憐憫又擔心的語氣說:「喔,一個人住要小心點!如果覺得孤單,也可以常到我家吃飯聊天啊!」
一個人,等於孤單,等於可憐。尤其人到老,一定得有個老來伴。所以當你到老是一個人時,你必然是可憐又孤單的老人。
這是所有人對於「一個人」的定義與想像。也因為這樣的刻板印象,讓很多人恐懼變成「一個人」的生活,甚至對於「一個人生活」的處境,認定為悲慘而失敗的人生。但如這本書所言:「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不論是誰,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是遲早必須面對的處境,我們卻一直在恐懼與抗拒。
很多女性朋友渴望結婚生子,因為有夫有子,人生才圓滿。
很多女性朋友在婚姻中擔憂先生外遇,總是帶著嚴重的不安全感,戰戰兢兢的過著她的婚姻生活,老公不可靠了,就緊緊依附著小孩,小孩長大結婚了,仍然擔心媳婦和自己搶小孩。我一直不明白女性朋友的擔憂從何而來,我曾經詢問女律師,妳們有經濟基礎又有專業當後盾,與男性的能力不相上下,縱算失婚也不受到任何影響,妳們是否仍然擔心另一半外遇而失婚?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接著我又詢問男性律師,便發現男性較無這層擔憂,因此我做了一個結論,在婚姻關係中,女人比男人有更強烈的不安全感。
顯然的,這樣的擔憂不分輕熟齡或熟齡女性朋友,更不分經濟基礎是好或壞。這讓我回想,唸小學時,常見女同學偕伴上廁所,走在東區,女性朋友也很少獨行逛街,若非偕夫攜子、就是三五好友相聚,更別說單獨旅遊的活動了。所以,女性朋友比男性朋友更依附在群體關係中的互動,遑論對於家庭完整性的高度渴望。然而有趣的是,在群體活動或家庭生活中,女性是扮演照顧者的責任,而非被照顧者,因此並非擔憂失婚或不婚而乏人照顧,而是恐懼一個人生活的孤獨感。
這本書破除我們對於一個人生活向來的迷思與恐懼,進而教導如何一個人過生活的想像與準備,就如同聖嚴法師所帶來的啟思:「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是一本每人必作的功課。
序跋
作者序: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
◎文∕上野千鶴子
生命旅程越長,越有可能只剩自己獨自走下去。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到最後都是一個人。
女人最好能有此體認。
現今少子高齡化社會下,大幅縮短了女性「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就算已走入婚姻,但以平均壽命來看,丈夫先過世的比例仍然很高。而且一般家庭只生養一、兩個小孩,而孩子們總有一天也會離家獨立。
因此,女人的生存之道就不該只是放在「家人」身上,而是要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不是嗎?每個人總有一天都得面臨獨自面對餘生的時刻,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因此,這時就輪到像我(我們)這種有經驗的單身一族來跟各位談談,如何面對單身生活。而本書的目的就是和恢復單身的你一起享受「單身晚年生活」,來聽聽在這方面經驗豐富的前輩們所給予的寶貴意見。
從前輩們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知道,獨自一個人的晚年生活其實並不可怕,甚至能以此累積豐富的智慧與經驗。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
只是,要面對「單身晚年生活」,仍然得具備一定的技巧和基本配備,換句話說,就是因應生活的軟體和硬體。關於硬體部分,指的是金錢、房子及各種參考書籍。雖然這方面很重要,但光是備妥硬體仍然不夠,我個人十分重視獨自生活的智慧,也就是所謂的軟體部分。
本書是為即將展開「單身暮年生活」的你,所準備的禮物。因為我過去也承蒙許多前輩的鼓勵,才能獨自走到現在。歡迎加入單身一族的行列!
自處女作以來,隔了許久才推出這本新作,全拜法研的超級能幹編輯?弘由美子小姐之賜, ADRIVE企劃室的武井真弓小姐也在工作上給予我莫大的協助。我們三個都是五十世代的「敗犬一族」,這份工作自然非我們三人組莫屬--已經送完父母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自己也準備步入老年時期。「老媽,有我陪在妳身旁,真是太好了,是吧?」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時,我曾對她老人家這麼說。「那輪到我需要照顧時,該怎麼辦呢?」同時心中也抹上一層不安。
「等我老了該怎麼辦呢?」想想單身女性一路走來承受了多大威脅,因為世上充斥著太多關於老年生活的負面訊息。在超高齡社會的趨勢下,所面臨的是長壽者「皆為單身一族」的時代,因此應該以樂觀的心面對獨居生活。
之所以會感到不安,是因為不清楚對象和目的而引發的一種感受。只要消弭每個不安的因素,便能瞭解任何事都能靠己身力量解決。若還是做不到的話,大可使出女人的最後武器,「拜託啦!幫個忙啦!」發揮嗲功就行了。
什麼?那男人怎麼辦啊?這就不是我所能理解的範圍了。
我想男人呀,當個讓女人疼愛、討人喜歡的男人,就對了。
內文試閱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事實上,在日本,年過六十五歲的女性銀髮族,沒有配偶的比例為五十五%,其中喪偶者占四十六.一%,離婚者占三.五%,未婚者則占三.三%。反觀男性,則維持十七%的極低比例。女性年過八十,有八十三%處於單身狀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世界衛生統計》, 二○一二年的日本男女平均壽命達到八十四歲。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達八十七歲,日本男性則是八十歲。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越高。而絕大部分的高齡者設施中,居住者都以女性占壓倒性多數,甚至可以說「二十一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一般來說,因離婚或喪偶,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稱為「二度單身」,但這個結果和「始終單身」的人其實沒什麼不同。越來越多年過四十五歲的人,因離婚或喪偶,而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由於已婚者和未婚者的生活方式並不相同,所以對始終保持單身的人來說,面對已婚者,總有種「完全不知道和滿口丈夫、孩子的女人聊什麼」的感覺,也因此對於「二度單身」者,才會有歡迎遠行好友回家的感觸。
我自己也會有這種始終等待遠行好友回家的感覺,有時甚至會感嘆:「大家的人生到頭來,其實都走向同一條路嘛!」
其實,這些二度單身女性「與家人共處」的時間並不長。在現今大多只生養一、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因升學、就業等因素,終究會離家獨立,而有的孩子則成了單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宛如房東與房客。這些女性恢復單身生活後,就不用再當個為了準備飯菜而匆忙趕回家的「灰姑娘」。長久以來,她們一直扮演著每到傍晚時分就得回家準備晚餐的母親或妻子角色,現在就算毫無顧忌地通宵夜遊,也沒有人會說閒話。
「子孫滿堂」並不等於幸福晚年
未婚與二度單身最大的差異,在於生養孩子與否。身為「敗犬」除了「沒有配偶」,還包括「沒有小孩」。雖然「勝犬」總有一天也會面臨失去配偶的情況,但仍然可能有孩子陪伴在身旁,光是這點,「敗犬」就屈居下風。但問題是,在現今這個時代,「養兒」真能「防老」嗎?
雖然高齡化日益明顯,但銀髮族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卻逐年下降。六十五歲以上的銀髮族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從一九八○年的七十%左右,已逐年遞減至二○○○年的五十%以下。相反地,只有高齡夫婦二人同住的家庭與單身家庭的比例卻不斷增加。
在現今一般高齡者的生活方式中,夫婦倆都還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應;若配偶需要照護,則另一半會負起照護之責,待配偶過世後再搬去與孩子同住。若高齡八十還得照顧另一半,此時孩子也已年過五十,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日後若選擇和孩子同住,勢必得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因為仍須工作的孩子無法離開現在所住的環境,且若與兒子夫婦同住,孫子已長大成人,媳婦早已是當家女主人,所以,搬進兒子家,勢必一切都得按照這裡的規矩來生活。
活到一把年紀,失去熟悉的生活環境與朋友,勉強自己適應陌生環境,遵守別人家的規矩,甚至還可能需要他人照護,像是他人眼中的「麻煩製造機」,又有何幸福可言?事實上,一項高齡者的幸福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日後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年長者,在幸福滿意度上,明顯要比一開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單身的銀髮族來得低。
現今社會早已不時興所謂的「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觀念。八、九十歲的年長者,其第二代已屆五、六十歲,第三代也已經是三十多歲的成年人。八○年代曾有人反駁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所提倡的「子孫承歡膝下才是幸福」,她當時諷刺道:「讓三十幾歲的孫子坐在大腿上,只會讓大腿骨折。」
雖然日本社會認為「接父母同住」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但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正確。
「老爸、老媽,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面對兒女這種「甜蜜的謊言」,年長者可以很乾脆地回答:「謝謝,很高興你有這份孝心,但我還是想留在這裡。」這樣的回答,才是真正地彼此體貼。
「真的嗎?太好了。」父母一旦像這樣接受了邀約,和子女住在一起,不但可能會失去安穩的晚年生活,就連親子關係也可能產生裂痕。
「這是我自願的,其實一個人住也挺好的。老媽我啊,有時候也想我行我素一下。」通常,子女都要聽到父母乾脆地拒絕,才能安心,消弭心中的罪惡感。
不管父母還是子女,誰都不願意當「壞人」。與其搬去與子女同住後,才發現子女負擔不了照護之責,最後只能遷往老人照護中心之類的設施,還不如始終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餘生。
獨居生活的房產問題茲事體大
不婚族若步入職場後便持續打拚,名下應該多少有點不動產才是。在日本首都圈住宅供過於求的今日,單身者也不再是人們口中無須貸款購屋、租房居住的一群。像是沒有家庭負擔的三、四十歲有錢單身男性,多是豪宅愛好者;而且住宅算是一種最頂級的耐久消費財,因此單身者熱衷購屋置產也不足為奇。
雖然有些單身者是靠一己之力購得不動產,但拜少子化之賜,繼承父母遺留的不動產機率也相對提高。若有人繼承的是一筆鄉下的土地,便可以出租或轉賣。
有個年紀比我小的朋友,從事自由業的他也是不婚族,父母過世後,他將鄉下老家賣掉,用賣屋所得在石垣島買了一棟獨門獨院的房子。只要利用土地價差,就能在其他地方購得條件優渥的住所。
在四季皆夏的石垣島上,陽光普照,幾乎花不了什麼電費,而且日子雖然過得簡單,他卻也沒有捨棄享受美食的生活方式。憑著長年累積的人脈,時時都有散居全國各地的好友,為身為老饕的他送來美酒佳餚;雖然單身一人卻不覺得孤獨,就算住在離島也沒有離群索居的感覺。
此外,他還是個無可救藥的茶葉愛好者(茶葉達人),會向特定茶園進口大吉嶺茶葉,我也是他的老主顧之一,不管去英國還是其他地方,我還沒喝過比他經手的茶葉更美味的紅茶。雖然住在石垣島,飲水問題令人困擾,不過現在已有各廠牌的水在當地販售。附帶一提,不會用電腦的他,寫了一手好字、也精通篆刻,我直到現在還會收到他親筆捎來的信件。
如果覺得獨自一人不安、寂寞,也可以選擇入住提供照護服務的集合住宅或銀髮族專屬社區(針對銀髮族設計的集合住宅,由希望入住的人一起買地、設計、發包工程等)。這種住宅也針對個人財力狀況,分為最高五顆星的A級,到B級、C級等。分售住宅還包括購買終身使用權或出租等方式,近來日本則有配合高齡單身者的年金所得來設定價格的建案出現,目的就是希望能將房屋費用控制在購屋者所能負擔的範圍內。
雖然已是老調重彈,但不管多麼簡陋零亂,金窩銀窩還是比不上自己的狗窩,相信這是許多年長者的心聲。有些人就算家中垃圾堆積如山,長年沒有整理,也不願意請人打掃;還有些住慣榻榻米房間的年長者,一旦入住宛如高級飯店的養老機構,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身體會習於長年生活的環境,只要居住地沒有太大改變,無論B級還是C級,能確保有棲身之所即可。這不算是什麼奢侈要求,也不是太難達成的目標。
其實不婚族的房事問題很好解決。相信不少人都曾因為升學或就業,離家在外租屋,當時多半是棲身在房間二、三坪大的包伙宿舍,或是約六坪左右的套房。有人始終難忘那種一坐下來,伸手就能拿到東西的方便感,甚至日後終於蓋了間有書房的房子,還是會刻意隔出一間又窄又小的專屬房間,回味當年那種刻苦的感覺。
對單身者而言,就算住房是針對小家庭所設計的格局,也不會不符需求。因為大部分單身者的房子,其中一、兩個房間最後都會淪為堆積雜物的「倉庫」,變成閒置空間,和住套房沒什麼差別。
我有個單身友人,將約莫二十四坪的房子改建成一間擁有三坪大臥室的居住空間,而剩下的部分則設計成起居室,若有朋友留宿,便睡在這裡。另一位未婚友人,四十歲之後買了間適合小家庭的公寓住宅,重新裝潢成適合一個人生活的空間。不過人生的境遇難料,她後來結婚了,對象就是慶祝新居落成那天,某位朋友帶來的男性友人。
此外,我自己則在八岳南麓蓋了間工作室,是一處十八坪的套房式住宅。之所以堅持十八坪大小,是因為聽說北歐的銀髮族專屬住宅,一戶平均規模便是這個坪數。而且在這個空間裡只需擺設必要的家具,連客用沙發都沒買,如此便可避免碰撞到家具,能自在地在家中走動。我想十八坪應該是一個人居住空間的最低標準,當然也有人喜歡那種只有二、三坪大小的小窩,每個人對空間的感受不同,不管身在何處,讓自己覺得是專屬的生活空間,住得慣、使用得慣,就是最好的住所。
商品訊息簡述:
留言列表